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上海光機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激光科學技術專業研究所。經過五十余年的發展,已形成以探索現代光學重大基礎及應用基礎前沿、發展大型激光工程技術并開拓激光與光電子高技術應用為重點的綜...
上海光機所共有在職職工926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401人),截至2018年底,包括兩院院士7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人、973計劃項目及重大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技術領域等專家10余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學基金入選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1個團隊連續獲得2項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支持、百千萬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6人、國家“萬人計...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是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激光專業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現已發展成為以探索現代光學重大基礎及應用基礎前沿研究、發展大型激光工程技術并開拓激光與光電子高技術應用為重點的綜合性研究...
上海光機所圍繞國家“十二五”規劃,按照中國科學院“創新2020”發展規劃的要求,緊密結合上海光機所“一三五”發展目標,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學、光學與激光材料科技領域與國外開展了實質性科技合作。同時,上海光機所根據各國特點制定了相應的合作政策,有計劃、有重點地策劃、設計和組織了若干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和交流活動,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國際合作模式。通過組建聯合實驗室,組織高水平國際會議,承擔多項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引進和培養了一批科技創新人才,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重實效的國際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機所在國際科技界的地位。
一、組建聯合單元,擴大上海光機所的影響力,提升所的國際學術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韓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聯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和韓國科技部部長李周浩共同為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辭中指出,中韓聯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積極努力,對韓、中兩國科技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韓方合作單位韓國原子能研究所是擁有50多年歷史的優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領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級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評價。上海光機所在等離子體、激光核聚變等方面取得許...
上海光機所十分重視院地合作,近年來,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緊密圍繞先進激光產業鏈,先后建立了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上海先進激光技術創新中心和杭州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三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建設,在產業共性及關鍵技術研發、服務企業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為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做出積極貢獻。還與紅塔證券等共同組建激光產業基金,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的融合...
作為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激光科學技術專業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在致力于科技創新的同時,十分重視科普工作。多年來,上海光機所借助科研院所強大的科普資源優勢,圍繞光學與激光科學技術,積極開展公眾開放日、科普講座、科技課堂、科普作品創作等在內的系列科普工作,獲得...
近日,上海光機所激光與紅外材料實驗室張龍研究員、董紅星研究員領銜的微結構與光物理研究團隊與南京曉莊學院、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等國內研究機構合作在微納單模激光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創新提出并制備了一種新型全無機鈣鈦礦RbPbBr3材料,通過理論模擬與實驗解析了鈣鈦礦材料的相態轉變過程及其內在化學機制,并基于鈣鈦礦RbPbBr3材料成功實現高品質、藍光單模激光的輸出。相關論文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58, 201910617 (2019)]。
鈣鈦礦材料由于其在可見光譜區具備高吸收、高熒光發射、寬光譜調諧等優異特性,近年來備受關注。近期研究更是表明鈣鈦礦材料相比以往光學材料具備優異的光學增益特性,這使其在微納激光領域具備巨大的研究價值及應用前景。鈣鈦礦材料中無機鈣鈦礦材料地位尤為重要,其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及大激子結合能更加有利于高品質微納激光的輸出。但是,受制于容限因子常數t>0.8的限制,目前唯有鈣鈦礦相CsPbX3成功應用于微納激光的研究。Rb作為Cs同主族元素,有望替代Cs合成全無機鈣鈦礦相RbPbX3材料。此外,由于其柔軟的晶格結構,鈣鈦礦材料易于發生相轉變,相變的研究對于理解鈣鈦礦材料優異特性的來源至關重要。但是,現行研究對于鈣鈦礦材料相變過程及機理的解析尚有許多不足,尤其在鈣鈦礦-非鈣鈦礦相變中材料的光學特性往往發生巨大改變,有待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索。RbPbBr3的容限因子為0.78,非常適合解析鈣鈦礦-非鈣鈦礦相變的過程及化學機制,并且鈣鈦礦相RbPbBr3具備良好光學特性,有利于實現高品質微納激光輸出,但是純的全無機鈣鈦礦相RbPbBr3在合成方面面臨很大挑戰。
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通過理論模擬解析了鈣鈦礦相與非鈣鈦礦相RbPbBr3的晶體結構,XRD衍射圖譜及能帶結構。理論解析得到鈣鈦礦相和非鈣鈦礦相RbPbBr3分別表現為直接和間接帶隙,并且理論解析其鈣鈦礦相形成條件。基于改進的氣相傳輸冷凝技術,結合熱處理工藝,研究人員成功制備出了高品質亞微米尺度三維球形RbPbBr3,并在實驗中實現了非鈣鈦礦-鈣鈦礦相轉變,鈣鈦礦相RbPbBr3光學性能優異。研究人員通過系統研究RbPbBr3鈣鈦礦-非鈣鈦礦相轉變發生的實驗條件及化學機制,解析了無機鈣鈦礦材料相態轉變的詳細過程并闡明了其內在化學機制,為鈣鈦礦材料的相穩定以及光學性質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及實驗基礎。無機鈣鈦礦RbPbBr3微球表面光滑、結構規則、尺寸可控,在460nm具備良好的熒光吸收及發射性質,可同時用于增益介質及光學微腔實現微納激光輸出。研究人員在高品質RbPbBr3微球腔內實現了高品質、窄帶寬藍光單模激光輸出(圖1)。該研究理論結合實驗,闡明了鈣鈦礦材料相變的詳細過程及其內在化學機制,并將新型全無機鈣鈦礦RbPbBr3應用于高品質單模激光輸出,為進一步解析鈣鈦礦材料晶體結構與光電性能的聯系及相穩定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及實驗基礎,對高品質微納激光器件、多色激光器及激光顯示等的研究具備重要意義。
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上海市啟明星項目的支持。(激光與紅外材料實驗室)
圖1 全無機鈣鈦礦相RbPbBr3高品質單模激光